top of page
搜尋
  • tadlabtnua

批判的臨床:穿越創傷地景的人文知識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2019 系列講座 II] 邁向未知之境—————————————————————————————————————————

批判的臨床:穿越創傷地景的人文知識

講者: 彭仁郁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3:30-16: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基進講堂(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演講時間由原公告的12/13更改為12/27,敬請見諒!

當代心理臨床如何看待創傷?又如何思考受創主體在臨床實踐中的位置?臨床,原意為「在床畔」,意指圍繞病患所形成的醫療與照護行為、思維及體制。米歇爾·傅柯指出,現代科學主義影響下的臨床,改以將疾病體作為治療及研究對象,由此生成的專業目光 ; 在設法重建疾病普遍自然秩序的想像行動中,將病人與醫者視為干擾因素而排除。當代人文醫學論述則展現了尋回病人主體性的意志,然而,此一意志如何調和堅守標準化與病理化的臨床慣性?藉由伴隨主體穿越創傷心靈地景的臨床實踐經驗,本次演講將探問形塑當代人文臨床知識的可能途徑。



│講者│ 彭仁郁


巴黎狄德羅大學心理病理暨精神分析學博士,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臨床精神分析師。過去二十年來,嘗試陪伴亂倫性侵、「慰安婦」性奴役、政治迫害等極端暴力的受害者/倖存者/抗爭者,探索個人生命史與集體歷史沈積作用下曖昧難辨的創傷心靈地景。目前借調至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擔任重建社會信任組召集人。







 

7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