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Ctl Tnua

2020.10.12 【存在與數位:世界的邏輯、藝術形構與批判架構研究方法論】

已更新:2020年11月9日


2020 年 10 月12日星期一下午 1:30 – 4:3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基進講堂

(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講座摘要:

當今我們所處的這個數位世界的邏輯為何?我們是否可能替當今的這個以各式各樣的數位科技為主導的世界理出一個總體架構,並探討其對我們帶來的總體性影響和變遷?藝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總體性影響和變遷,並在當今的數位世界進行自我形構,持續進行具有趣味、意義和實質影響力的生產和創作?面對各式各樣的數位科技替我們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挑戰,我們毫無疑問地需要一個嶄新的場域對其進行總體性的研究。我們把這個嶄新的研究場域稱為「批判架構研究」(Critical Framework Studies)。這是一個得以彌補基礎建設之政治和美學研究(或稱「批判基礎建設研究」)之不足,且更具意義、總體性和開創性的以「架構作為方法」(Framework as Method)的研究場域。本演講旨在透過對胡塞爾(Edmund Husserl)、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黑爾德(Klaus Held)、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席蒙東(Gilbert Simondon)等歐陸哲學家、數學家與數位科技研究者的相關著作和概念的研讀,帶領聽眾一窺此數位世界的邏輯與批判架構研究方法論,並探討藝術在其中進行自我形構的可能、方式和策略等問題。同時,講者亦將分享近年他進行的幾個獨立研究、書寫和翻譯計畫與本演講內容之關聯,及其對我們當今世界的趣味和意義何在。

講者介紹:

楊成瀚,藝評人、當代藝術與文化研究學者,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數位人文計畫辦公室博士後研究員、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和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檔案中心助理研究員。除了當代藝術與社會研究、數位社會學、技術哲學和批判架構研究的研究興趣與專長外,目前正進行一本探討「後真相」時代的生存策略的小書之撰寫,以及「數位世界的哲學形構」三部曲書寫暨出版計畫之執行工作。



*依疫情期間活動辦理相關規定,請與會來賓配合測量額溫、配戴口罩、採梅花座,校外人士請至簽到臺填寫本校健康關懷線上問卷


主辦: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協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班、美術學系博士班、戲劇學系博士班、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舞蹈學系博士班

Doctorate Programs in Music, Fine Arts, Theatre, Culture Heritage and Arts Renovation, and Dance, TNUA

技術協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學與學習中心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NUA

視覺組裝:MdR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網站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Website:http://www.tad-lab.net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YouTube 頻道:

https://reurl.cc/ldQVKd

11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