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8 博班實驗室系列演講 系列II

 

戲劇化的方法—

思想與藝術的創造性遭逢

║本系列策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博士生 許韶芸 

北藝美術-0905-01-戲劇化的方法-G1K海報-300v.jpg

現代前衛劇場先鋒安東寧.亞陶(Antonin Artaud)曾說,其所欲孵育的,是「我的思考的戲劇幼蟲」。此不僅意味著,劇場恆作為永未完成的胚胎主體,始終是諸路力量扞格傾軋與差異強度無政府式動員的創世紀之場;更揭發著,正是通過藝術,我們得以提取一切經驗賴以誕生的遺傳學成分。


而思想的工事,便是藉域外的不竭引進以逼顯各式事件內部所座落的獨特時空座標及問題場域,這因而是一種「戲劇化的方法」。*


遂思想即戲劇,思想不停駐於表象世界的經驗搜羅和概念丈量,而是須探勘遭覆蓋於表象之下作為經驗之條件的先驗性原理,並萃拿其尚如幼蟲般飽富生機的戲劇性部位。思想令凝止的歷史岩層再度地戲劇化與懸念化,令全數的建制重新成為劇場、成為戰地。那是豐盛敞露著眾般概念、分野降生前之赤裸與肉體性的法外地帶,展演著關於生的「殘酷」必然與不得不然。恰是經由思想,我們得以與創造遭逢;恰是因為藝術,我們必須不斷思想。

本系列講座延續系列I之臨界與跨域精神,邀集六組於諸學術和藝術領域間發動跨界思考的資深學者進行深度對談,通過其各自所闢拓出的知識幅員,提示予北藝大博班師生嶄新的思想方法論和創作倫理型。期冀於跨域的思維實驗所激起的臨界性強度裡,無限倍增、再定義、再問題化與戲劇化獨屬於當代藝術/思想的存有論,並以無償的超越練習和法外糾集,勾錯出當代藝術的未來星圖。

*「戲劇化的方法」(La méthode de dramatisation)一概念援引自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同名論文。此文首度發表於1967年,其中預示了德勒茲完成於1968年的博士論文《差異與重複》(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 1968)內之諸多至要主題。詳參Deleuze, Gilles, ‘The Method of Dramatization’ in David Lapoujade (ed.), Desert Islands and Other Texts, 1953-1974, Trans. Michael Taormina (New York, NY: Semiotext(e), 2004), pp. 94-116. 


https://ses.library.usyd.edu.au/bitstream/2123/618/2/adt-NU20051202.14522707appendices.pdf

時間、講者與講題
9月21日
(五)13:30     地點:教學大樓C104
【北藝大博班講堂開場說明】

 

陳愷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許韶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博士生)

9月21日<特異點I:殘酷劇場 Théâtre de la cruauté>
(五)13:30-17:00     地點:教學大樓C104
【自殘、裸體與慈悲:
阿布拉莫維奇的身體行動方法(MPA)初探】

 

● 鍾明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亞陶.事件.簿

 

● 蘇子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自殘、裸體與慈悲:阿布拉莫維奇的身體行動方法(MPA)初探

講者:鍾明德

特異點I:殘酷劇場 Théâtre de la cruauté

亞陶.事件.簿

講者:蘇子中

10月12日<特異點II:無器官身體Corps sans organes>
(五)13:30-17:00     地點:國際書苑大廳
【不死生命:
精神分析與阿岡本視角

 

● 黃涵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機器與生命力:
西方醫學思想的生命觀】

 

● 李尚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不死生命:精神分析與阿岡本視角

講者:黃涵榆

特異點II:無器官身體  Corps sans organes

機器與生命力:西方醫學思想的生命觀

講者:李尚仁

10月26日<特異點III:遭逢 Rencontre>
(五)14:30-18:00     地點:教學大樓C104
【母娘、儀式與療癒(療遇):
人文臨床的社會實踐

 

● 余安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迎神廟會、宗教發展脈絡下
和風的受容與葛藤:民俗學的觀點

 

● 林承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母娘、儀式與療癒(療遇):人文臨床的社會實踐

講者: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特異點III:遭逢 
  Rencontre

迎神廟會、宗教發展脈絡下和風的受容與葛藤:民俗學的觀點

講者:林承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10月29日<特異點IV:流變—動物 Devenir-animal>
(一)13:30-17:00     地點:教學大樓C104
【流變—動物,流變—不可感知:
地理音樂、分子振盪與多孔空間

 

● Ronald Bogue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

● 與談人:李育霖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特異點IV:流變 - 動物   Devenir-animal

【 流變 - 動物,流變 - 不可感知:地理音樂、分子振盪與多孔空間 】

講者:Ronald Bogue(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

與談者:李育霖(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11月23日<特異點IV:蒙太奇思想 Montage>
(五)13:30-17:00     地點:國際書苑大廳
【委拉斯奎在年過50之後,
再也不描繪任何確切明晰的東西⋯⋯:
論高達電影裡的「行動」和「之間」

 

● 應 雄  (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電影學教授)

 

● 與談人:孫松榮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12月14日<特異點V:事件 Événement>
(五)13:30-17:00     地點:國際書苑大廳
【震災與美術:
關於日本列島的唯物論式基盤

 

● 椹木野衣  (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教授)

 

● 與談人:林于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主辦║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協作║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班學生代表黃峻賢、美術學系博班學生代表徐明瀚、音樂學系博班、舞蹈研究所博班學生代表陳代樾、戲劇學系博班學生代表許韶芸

║技術協力║  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視覺構成║ Md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