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Ctl Tnua

2020.10.16 【「給大人的鬼魂史」:「圖像」作為一種方法】

已更新:2020年11月9日



2020 年 10 月16日星期五下午 1:30 – 4:3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基進講堂

(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講座摘要:

身為首位提出「圖像學」(iconology)概念的藝術史家,阿比.瓦堡(Aby Warburg)一方面被推崇為現代藝術史方法的奠基者,但在另一方面卻又是鮮少為人所真正閱讀的學者。近年來,在阿岡本(Giorgio Agamben)、迪迪-余柏曼(Georges Didi-Huberman)等哲學家、藝術史家的重新挖掘下,瓦堡的圖像理論又成為了一門顯學。

本講座將從瓦堡的三個重要概念:「倖存/續存」(Nachleben)、「情感範式」(Pathosformel)與「記憶.圖輯」(Mnemosyne Bilderatlas),介紹瓦堡給予當代圖像研究的啟發。為什麼我們不該去區分古代、近代和現代?圖像如何受困於自身的記憶?圖像如何穿越不同時間、地域,並始終以一種「徵候」的樣貌呈顯在我們面前?透過瓦堡對於圖像的反思與操作,本講座亦將重新反思傳統藝術史書寫的預設,並嘗試勾勒出幾個圖像研究的不同取徑。


講者介紹:

李立鈞,柏林洪堡大學文化學系博士。圖像研究者。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後,負笈德國,於柏林洪堡大學修習藝術、圖像史(Kunst- und Bildgeschichte)與文化學(Kulturwissenschaft)。其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觀點》、《攝影之聲》等。博士論文比較中西醫學中的身體圖像,探討圖像如何作為一種文化技術,構築出不同的身體知識與身體觀。研究興趣涵括圖像理論、知識史、科學史、文化技術、媒介,關注影像跨領域、跨時代的關係。曾受邀至維也納大學 (Universität Wien)、巴塞爾圖像研究中心 (eikones – Zentrum für die Theorie und Geschichte des Bildes)、 漢堡瓦堡學院 (Warburg-Kolleg)、慕尼黑歷史學院(Historisches Kolleg)發表論文。

*依疫情期間活動辦理相關規定,請與會來賓配合測量額溫、配戴口罩、採梅花座,校外人士請至簽到臺填寫本校健康關懷線上問卷


主辦: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協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班、美術學系博士班、戲劇學系博士班、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舞蹈學系博士班

Doctorate Programs in Music, Fine Arts, Theatre, Culture Heritage and Arts Renovation, and Dance, TNUA

技術協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學與學習中心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NUA

視覺組裝:MdR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網站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Website:http://www.tad-lab.net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YouTube 頻道:

https://reurl.cc/ldQVKd

28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